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线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蔡奇主持并讲话 李希出席并讲线
图说检察首次提出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这场理论年会意义重大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6日
——来自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的现场报道
5月21日,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在重庆召开。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作学术报告。
“从宏观到微观,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中国式检察现代化的理论。”张文显认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检察”“司法”,基石范畴是“法律监督”和“法治监督”,它们构成了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四梁八柱”。
最高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作学术报告。
如何理解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自主”二字?“主体性、本土性、包容性、创新性,这‘四性’的统一体就是‘自主’。”在最高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看来,“自主”不是闭门造车、排斥外来,而是在自立自建的过程中,拥有开放包容的姿态。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如何以更具穿透力的学术洞察,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理论支撑?理论年会举旗定向:一体推进检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
在“构建中国检察学学术体系”专题研讨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锴表示:“对于法律监督概念的研究,需要在多学科的视野下开展,既要厘清法律监督与宪法上其他监督的关系、法律监督与检察权的关系,也要认识到法律监督对于检察一体化原则、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的影响。只有这样,法律监督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因应新时代需要而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教授对会议提到的“唯有创新,才能真正建立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才能系统性、专业性回应现实问题,才能更好指导改革实践”很认同。她在专题研讨时表示:“对于检察实践中出现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机制,只有经过实质法律监督理念的评价和检验,产生对于实质法律监督的理论增量,才能够成为中国检察学学科的组成部分。实质法律监督理念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检察学研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基本指标,指导检察学学科走好从机制创新向理论创新的关键一步。”
不少与会者对理论年会提到的这一内容印象深刻——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与发展大局同向而行,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与检察实践同题共答”。
河北省廊坊市检察院二级检察官陈磊以其曾获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论文一等奖的《新利益法学视域下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性变革——理论基础、范式突破与制度》为例谈道:“基层检察实践是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沃土与前沿阵地。”他还表示,作为身处法律监督一线的检察官,将努力成为扎根实践的深耕者,守正创新的开拓者,服务实战的推动者。